廣告推廣
雁門民居營造技藝是山西忻州的一種漢族傳統(tǒng)技藝。代縣承載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其中,雁門古建筑便是典型的富有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的漢族民間木結構建筑,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這項古老的建筑工藝仍然昌盛不衰。
雁門民居營造技藝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漢族傳統(tǒng)木結構建筑藝術,源于楊家將鎮(zhèn)守三關時的隨軍木匠,專門制作兵器、寨堡、城門、關樓、土木結構民房和寺觀,歷經數(shù)百年風雨侵蝕和地質災害,大木架基本不松動。
生活在邊城代縣的人們總能在平淡的生活中活出精彩來,例如代縣民居,他們將自己的房屋蓋得像廟宇一樣,隨意走進一家民居,滿眼的雕梁畫棟,磚雕、石雕、木雕,這些可以被視為藝術的東西,在這里卻是司空見慣的。
尤其代縣民居的建筑主體為木質結構,其中,木構技藝又是中國古代建筑的主體,在世界建筑史上,其歷史悠久、體系獨特、建筑遺產豐富且延綿不斷,直觀展現(xiàn)出了傳統(tǒng)木構技藝旺盛的生命力。山西代縣的雁門楊氏木工技藝分布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代縣雁門關及其周邊地區(qū),是極富地方特色的漢族傳統(tǒng)木結構營造技藝。
歷史淵源
代縣雁門木工技藝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漢代。當?shù)厝讼颉吨袊?lián)合商報》記者介紹說,“代縣木構技藝集中在歷史上中原文化和少數(shù)民族文化融合交流的重要地區(qū),楊氏木匠是晉北一代木結構建筑工藝的代表者,其祖先是南宋楊家將鎮(zhèn)守三關時的隨軍木匠,專門制作兵器、寨堡、城門、關樓,其木工技藝代代相傳?!痹诖h境內,楊氏木匠利用豐富的木材資源建造的土木結構民房和寺觀廟宇,雖然歷經了五百余年風雨侵蝕和地質災害,但其大木架仍然保持完好,足見其工藝精湛。
代縣承載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其中,雁門古建筑便是典型的富有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的漢族民間木結構建筑,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這項古老的建筑工藝仍然昌盛不衰。楊氏木工建筑技藝的傳承代表楊貴庭對《中國聯(lián)合商報》記者表示,“2011年6月,雁門楊氏木工技藝剛剛被國務院更名為‘雁門民居營造技藝’,公布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目前掌握的建筑技藝包括全國僅有的扇股麻花挑角技術及工藝、傳統(tǒng)多層建筑的梁架結構起重運料安裝技術及工藝、傳統(tǒng)建筑的彩畫和塑像技術及工藝等,這些技藝不僅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建筑實用、省料、美觀的特點,同時在古建筑的維修、復建、拆遷、裝修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span>
“楊氏木工技藝主要屬于民間家族傳承技藝,使用傳統(tǒng)工具對古建進行維修,并運用傳統(tǒng)技法完好地對古建筑進行施工。楊氏木工傳統(tǒng)工藝既有承傳又有創(chuàng)新,目前,這一點在造型設計、使用工具、雕刻繪畫等方面均已有所體現(xiàn)?!睏钯F庭表示。
技藝價值
代縣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其境內眾多文物古跡皆有研究歷史發(fā)展和建筑藝術的價值,遺存至今的古建筑,特別是大量的明清建筑,構成了龐大的維修工作量,這些建筑具有極重要的歷史價值、文物價值以及藝術價值,在發(fā)展旅游業(yè)的大背景下,作為旅游資源還具有極重要的經濟價值。
據(jù)了解,近幾年來,楊氏木工建筑技藝已經在代縣邊靖樓、雁門關關樓、代州文廟、應縣木塔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維修、復建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
無論是從古建筑修繕,還是從歷史文物保護的角度,都離不開傳統(tǒng)的工藝技術,歷史建筑、文物建筑存在多久,針對古建筑維護、古建筑修繕的工作就需伴隨多久,古建筑工藝就會相應地延用多久。如果說隨著傳統(tǒng)鄉(xiāng)土建筑被現(xiàn)代新鄉(xiāng)土建筑所取代而終究會擺脫傳統(tǒng)工藝技術的話,那么基于古建筑修繕、重建所不可缺的傳統(tǒng)工藝技術卻是永無止境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古建技術有其獨特的持續(xù)性和延傳性,以及持久的鮮活性與實用性,它不僅逐漸形成了一個行業(yè),也形成了一門學科。